在中国互联网创业的浪潮中,杨浩涌与杨浩然兄弟的名字始终与“分类信息平台”“二手车电商”等关键词紧密相连。从赶集网的创立到与58同城的合并,再到瓜子二手车的横空出世,这对兄弟用十年时间书写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商界传奇。当瓜子二手车从广告轰炸的辉煌走向“严选商城”的收缩,当兄弟二人的商业版图因股权纠纷与婚姻变故暗流涌动,这段创业故事最终呈现出的,不仅是商业模式的迭代,更折射出中国互联网企业从草莽到规范的时代阵痛。

创业兄弟的分合

杨氏兄弟的创业基因始于硅谷。2004年,杨浩涌带着10万美元回国创办赶集网,其兄杨浩然作为技术后盾,不仅投入全部积蓄,更在硅谷远程参与网站开发。这种“兄弟同心”的协作模式,让赶集网迅速从千余家分类信息平台中突围,与姚劲波的58同城形成双雄格局。彼时的杨浩涌以“萨克斯演奏家”的文艺形象示人,却在广告战中展现出凌厉的商业嗅觉,一句“赶集网啥都有”的广告语,让公司日访问量突破千万。

但资本的裹挟让兄弟情谊面临考验。2015年58同城与赶集网的合并,被业界称为“资本意志下的无奈联姻”。合并后,杨浩涌虽保留联席董事长职位,却逐渐淡出管理,转而将精力投向瓜子二手车。而杨浩然因离婚案引发的股权争议,更让赶集网的上市计划搁浅,间接加速了兄弟二人的分道扬镳。这场分合背后,折射出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对控制权的执着与资本博弈的残酷。

瓜子模式的崛起与困境

离开赶集网的杨浩涌,在二手车领域找到了二次创业的爆发点。2015年成立的瓜子二手车,以“没有中间商赚差价”的颠覆性口号,通过10亿元量级的广告轰炸迅速打开市场。其首创的C2C直卖模式,借助大数据算法实现车辆定价与匹配效率的双重提升,2016年完成2.5亿美元A轮融资时,市占率已达68.3%。这种“烧钱换规模”的策略,让瓜子一度成为资本宠儿,估值突破90亿美元。

杨浩涌、杨浩然和瓜子最后结局

但激进扩张埋下隐患。2020年后,瓜子在全国百余城市投入重金打造的“严选商城”陆续关闭,重庆3万平方米的旗舰店因拖欠千万租金陷入诉讼,暴露出线下重资产模式的资金链危机。更致命的是,虚假广告被罚1250万元、数据造假等负面事件,让品牌信誉遭受重创。正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罗磊所言:“二手车电商的本质应是服务赋能,而非颠覆行业”,瓜子从颠覆者到困境的转变,揭示出互联网思维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之难。

资本迷局与上市博弈

杨浩涌的资本运作手腕在瓜子发展中展现得淋漓尽致。2019年通过岳父李兆年入主软控股份,被外界解读为借壳上市的前奏。这种“零对价受托+分批受让股权”的操作,既规避了直接收购的高额成本,又为后续资产注入留下空间。但监管部门的质询函暴露出交易结构的合规风险,而瓜子D轮融资中7亿美元用于回购58同城老股的安排,更凸显出资本腾挪的复杂性。

这种资本游戏在行业寒冬中难以为继。随着优信股价暴跌至7亿美元、人人车作价8000元贱卖,二手车电商整体估值逻辑崩塌。瓜子虽在2024年通过新能源二手车业务实现部分转型,但其跨省流通占比超60%、均价9.3万元的数据,仍难掩盖盈利模式模糊的硬伤。正如风险投资机构今日资本所警示:“创始人的婚姻状况都可能成为投资雷区”,瓜子尚未解决的股权结构问题,始终是悬在上市之路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

行业重构与未来启示

杨浩涌、杨浩然和瓜子最后结局

瓜子二手车的命运转折,标志着中国二手车电商从模式创新期进入价值重构期。其推出的“3天深度试驾”“电池衰减包退”等服务体系,虽在用户体验层面取得突破,但检测标准化、数据透明化等基础设施的缺失,仍制约着行业升级。值得关注的是,新能源二手车渗透率已从2024年的7.9%跃升至20%,这种技术驱动的市场变迁,或将为行业带来新的破局点。

对创业者而言,杨氏兄弟的故事提供双重镜鉴:一方面,杨浩涌“连续创业”的韧性印证了迭代能力的重要性;杨浩然的股权纠纷警示着公司治理的合规底线。当资本市场从追捧流量转向关注盈利,当消费者从价格敏感转向价值认同,二手车电商的竞争终将回归商业本质——唯有建立可持续的服务生态,方能穿越周期波动。